1997年2月号-中国政情 金枫简介 金枫文章检索

 
评迟浩田访美..................金枫
 
 

      去年底曾经遭到一再推迟访美之行的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
防部长迟浩田,终於作为五角大楼的客人,踏上了美国的土地。迟浩田率领历来访
问美国级别最高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对美国进行的两个星期的访问,目的是巩固美
中两国已经有所改善的关系。同时,他的这一行程,被称为美中两国恢复到了“六
四”以前的“军事关系正常化”,而受到新闻舆论的高度关注。从抵达美国的那一
刻起,迟浩田一直受到最高的军事礼遇,首先是在五角大楼受到十九响礼炮的欢迎。
同时,他关於“六四”的言论及当时的角色,又在在成为抗议批评的焦点。

迟浩田与邓榕的“六四”观

      虽然柯林顿竞选连任以後,美国主张和北京当局恢复全面接触的政治力量开
始占到上风,并以迟浩田访美作为其政策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迟浩田除了在
双方军事关系上给予了实质性的让步(承诺今年七月一日以後美军军舰可以继续停靠
香港、保证防止武器的扩散等等)以外,却在舆论传播方面给他的东道主出了一泡“
烂污”,即他在美国国防大学的演讲回答问题时谈到了“六四”事件。迟浩田说,“
六四出了一点问题,被人故意夸大了。派军队是迫不得已。我当时是总参谋长,可以
负责和认真的回答朋友们的问题:天安门广场上没有死一个人,出问题是出在东、西
和南面。有点顶顶撞撞。但这被某些人故意夸大夸张了,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我也
可以告诉朋友们,这个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
      迟浩田的这一说法,几乎酿成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不但遭到美国舆论和海内
外民运人士的猛烈批评,美国共和党资深众议员克里斯.史密斯也立刻对迟浩田的说
法提出疑问和反驳,并邀请迟浩田到美国国会作证。史密斯是国会国际行动和人权小
组委员会的主席,他邀请迟浩田参加在国会举行的听证会。史密斯说,如果迟浩田将
军拿不出证据,反驳我们所看到的屠杀图象和天安门广场屠杀後幸存人士的证词,那
末我们就无法接受迟浩田的说法。史密斯说,如果迟浩田将军无法参加国会的听证,
我们愿意在他所说的任何地方听他提出证据。当然迟浩田并没有到会作证。
      但在美国国会举行的这场听政会,邀请了当年“六四”现场的目击者《人民
日报》编辑吴学璨、民联阵副主席杨建利、中国人权执行主任萧强等到场作证,尽
管迟浩田等缺席,这个听政会在美国主要媒体上得到了充分的报导,就连在美中两
国关系中“主和”势力刚刚占上风的美国行政当局,也不得不对迟浩田的言论公开
表示遗憾。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伯恩斯说,迟浩田这种说法是不幸的,不合时宜的,也是
不正确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还为此发表了社论。华盛顿邮报的社论认为,我们
重提这段历史,是因为今天在中国掌握政权的,基本上还是当初在天安门镇压民主示
威群众的那些人。在美国的民运人士也说,我们今天揪住日本不放,就是因为日本不
承认历史或是窜改历史。
      人们可能都还记得,九五年初《纽约时报》发表对邓小平小公主、邓办副主
任邓榕的采访,出现了中共政坛难得一见的景象,对邓小平的健康状况和“六四”
事件,邓榕与中南海持不同的讲法,比如对“六四”事件,她在为镇压行动辩护的
同时,也坦陈中共对控制暴乱缺乏经验,导致了不幸的对抗,她说:“这是一场悲
剧。没有一个中国人希望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老百姓和军队都死了很多人,有些
人死得很惨。”
      显然,邓榕的这一讲法比较中共正式宣传的版本,要接近事实一步了,有评
论认为这是邓家为了在邓後撇清与“六四”责任的关系而作的铺垫,自然也就引起
仰仗“六四”上台的目前中南海掌权者的不满,邓家子女为此也受到最高领导人的
批评,并对他们的言论作了进一步的严格限制,而後邓榕除了作为解放军代表出席
人大会议外,几乎在公开曝光的场面中消失了。她在“六四”问题上的表态,无疑
给迟浩田提供了一面吸取“教训”的镜子。

从迟浩田自毁形象看中共领导人素质

      一直在追踪研究中共政治人物的高新,把迟浩田在美国国防大学演讲称为“
出臭”。一句“六四”天安门事件没有死一个人,令在邀请迟氏访美问题上已经饱
受国会攻击的美国国务院再添羞辱。他认为,即使站在维护中共政权的角度看待迟
浩田对“六四”天安门事件真相的掩饰,也实在是既不明智,更不技巧,从中暴露
了中共高层领导人的外交素质实在令人不能恭维 --无论从意识形态角度是否认同他
们的政权。
      高新“公正地讲”,迟浩田在去年李登辉访美事件之後,确实是军方喊打之
声最强烈者之一,但说他对天安门屠杀负有主要责任,委实是没有搞清当时的决策
背景。事实上,一九八九年“六四”镇压过程中,身为军委委员兼总叁谋长的迟浩
田,恰恰是因为在支持镇压问题的表态上,较许多党内、军内强硬分子慢了半拍;
镇压之後又被一批党内和军内元老认为总叁谋部在布置进京戒严部队调动问题上指
挥不力,不但暂时失去了官晋一级的机会,而且一度在政治上倍受冷落。当时,因
为解放军三十八军前军长徐先勤曾抵制军队武装进入北京,被军事法庭逮捕,故在
镇压过程中,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将镇压主力认定是迟浩田最早起家的部队二十七军
(事实上还是三十八军充当了镇压先锋部队,祗不过当时已经由代军长张美远指挥
)。据说迟氏本人还抱怨替“杨家将”背了黑锅(当时盛传迟氏是杨尚昆女婿)。
类似的话传到一批左派元老耳朵里,自然引发强烈不满。直到一九九二年中共筹备
召开十四大前夕,迟浩田的政治前途仍然不被看好。当时,迟浩田的总叁谋长职务
被解除,而以“新老交替”为名接任迟浩田总叁谋长职务的张万年,竟然比迟氏还
大一岁。迟氏虽然“荣升”军委副主席,可排名却在张万年之下,而且在军内仅仅
分管军事外交仪礼及民兵组织、军人复转安置等事务,军内实权根本不在他的手上

      高新指出,便是站在维护共产党政权,挽救因为“六四”事件而遭到毁损的
解放军形象角度,也不能不承认迟氏的那番掩饰效果适得其反。本来,中共政权的
用意是希望通过时间的推移,令国内、海外在“六四”问题上逐渐冷却。过去几年
里,在外交场合上不得不就“六四”事件回答提问时,江泽民用过“没有经验”的
拖辞,李鹏更找过“橡皮子弹不够”的理由。如此回答是否荒唐暂且不论,但等於
是承认了事件过程中有人死亡。同时也说明在所谓“重大原则问题上”对外讲话从
来都必须统一口径的中共决策层,并没有要求在不得已回答“六四”问题时,必须
一口咬定“没有死一个人”。迟浩田此举,实在是反映了其素质太差自毁形象。

民运人士和知识分子的批评反弹

      八九民运的积极参加者和组织者、作家郑义以及在美国的民运人士一致指出
,迟浩田将军是用偷换概念的手法,以偏概全,只不过重复了当年国务院发言人袁木,
和戒严部队发言人张工的说法罢了,并没有什么新意。郑义说,众所周知的所谓六四
天安门事件,是指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发生在北京的军队用真枪实弹镇压和平示威
群众的惨案。并不是仅仅指的天安门广场这一个地方。六四後来到美国的许多经历
了这次事件的人,以及大量的图片和当时的报道都证明,东、西长安街,崇文门一带,
不仅是出现了一点问题,出现了迟浩田所谓的“顶顶撞撞”。东长安街特别是五颗松
,公主坟、复兴门一带,中弹倒下的民众不计其数。
      六四当夜被打断一条腿的留美学者、中国社科院的张亚来後来再度来美国留
学。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说,当时长安街一带的地方医院的太平间里,停满
了死难民众。其中就有人民大学教授丁子霖的十七岁的独子蒋捷连。
      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些人主张,“六四”已经过去多年,不要纠缠这些历史
了。但是,民运人士张伯笠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不过,迟浩田在同一个场合还谈到,(“六四”)这样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
。派军队是迫不得已。北京的政治学学者、《八九民运史》一书作者陈小雅指出,
“迟浩田保证这个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就政府公开表态来说,这是一个可喜的进
步。”
      但陈小雅也强调:天安门广场没有死一个人,不等於其他地方死人就对。关
键问题在於动用暴力来解决政治和思想问题。八九天安门事件,在哪个地方死人,
并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并不是在天安门死人就算死人,在东、西长安街上死人就
不算死人。不是这个问题。八九天安门事件之所以作为一个我们民族、我们政府和
人民记取的教训的一个事件,主要是说用暴力来处理人民内部的意见分歧的问题。
那怕就是意识形态,政治主张不同,也不应该用暴力来对待这个问题。至少派军队
来了,也开进来了,带着武器,有枪弹,而且你也开枪了,死人了。这就是暴力问
题,这就是实质问题,而不在於哪个地方死人,死多少人。
      中国国内的知识分子表示,“六四”当时,在西方、在美国,人们两个月来
天天看新闻,他们对天安门屠杀的规模和确切情况,比我们在国内的人了解得多得多
。这种情况,生活在中共谎言欺骗之中的中国老百姓是根本想象不到的。
      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九号,王丹和刘晓波等五十多位大陆知识分子、学者发出请
愿书,呼吁吸取血的教训,推进民主和法治进程。呼吁书说,1989年六四,永远是中华
民族刻骨铭心的日子。我们祭奠六四,为那些屈死的冤魂。我们祭奠六四,为血腥的
悲剧不再重演。然而,迟浩田一边将这些怀有满腔热血的仁人义士投入监狱、劳改
营,一边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国际媒体面前继续用谎言来粉饰血腥的镇压,这与毛
泽东当年同赫鲁晓夫关於原子弹的那段谈话何其“神似”,就凭他天安门没有死人
这番谬论,把他称为“六四”屠夫是一点也不冤枉的。

中国出口武器影响两国关系缓和

      迟浩田在美国也强调,中国寻求的只是和平与稳定,但是许多分析人士认为,
中国向中东国家出售军火,可能破坏那个地区的稳定。据「美国之音」记者的报道,
贝茨.吉尔是蒙特里国际研究所防止东亚核扩散项目的主任。他说,美中之间新的缓
和关系仍然伴有紧张因素,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武器出口问题。吉尔说,“一方
面,我们非常需要全面改善和中国这样的大国的关系,尤其是在军事问题上。所以我
认为,总的来说,这是可取的一步。迟浩田已经来访,但愿我们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进一
步改善关系。在建设关系和扩大关系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军事方面的问题之一
,就是我们对中国向美国关注的国家出售武器的担心。”吉尔指出,中国承认向伊朗
出售过武器和技术。一些人士和情报界的人员也证实了这些交易。
      吉尔谈到,“已经得到证实的是,中国向伊朗提供了舰艇发射的远程巡航导弹
。这是中国能够生产的最先进的导弹,叫做C-802型。这些射程在60到90公里之间的
导弹贴近海面飞行,因此在接近目标的时候更加难以对付。伊朗有了这种导弹以後,
攻击能力大幅度提高,对波斯湾的航运构成威胁,也威胁到美国的军事运输。”
      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的军事专家埃森施塔特说,近年来中国向伊朗出售了战
斗机和地对空导弹。不过埃森施塔特认为,美国在常规武器方面最关心的是中国最近
向伊朗海军提供了进攻性武器的技术。埃森施塔特表示,“中国人在帮助伊朗人重建
海军力量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实际上在某些方面还扩大了伊朗的力量。他们向伊
朗提供了导弹巡逻艇,并且为这些巡逻艇提供了比较先进的舰对舰导弹。有报道说,
中国还参与了向伊朗提供非常先进、非常复杂的水雷的交易。”
      分析家认为,中国向伊朗提供武器与中国对波斯湾石油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
最近石油工业的一些研究表明,中国每天消费六十万桶石油。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以目
前的速度增长,到公元200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达到每天一百万桶,到2010年达到
每天三百万桶。
      埃森施塔特披露,美国国防部长佩里告诉迟浩田,甚至合法向伊朗出售武器都
会对这个地区产生不稳定的影响,对美国和中国的利益都构成威胁。他表示,“中国
人如果希望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他们就没有理由出售水雷。如果他们想出售
坦克或者战斗机,那是一回事,我们会感到不高兴,不过这些武器造成的不稳定影响,
比不上水雷或者舰对舰导弹。”
      此外,还有中国帮助伊朗发展核能项目的问题。埃森施塔特说,问题是,大部分
核技术既可以用於和平用途,也可以用於军事。由於伊朗没有支付能力,中国推迟了
伊朗订购的两个核反应堆的交货时间。但是埃森施塔特认为,有消息显示,中国决定
帮助伊朗人建造六氟化铀工厂。
      埃森施塔特说,“这种工厂把铀气化。不管是制造核电站的燃料还是制造核武
器,浓缩铀的过程都需要这一步。实在很难说这笔交易是正当的。显然我们必须不遗
余力地反对这项交易,因为这笔交易如果落实,会构成很大的危险。”
      然而,中国向中东扩散武器的行动并不止於伊朗。据说美国情报部门确信,中
国去年向巴基斯坦出售了制造浓缩铀所需要的磁环。人们还确信,中国和德国以及俄
罗斯共同向伊拉克提供了发展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技术。这些武器在海湾战争中
对盟国军队构成了威胁。埃森施塔特说,现在人们担心,中国也向叙利亚出售了同样
的技术。“我认为,几年来有些可靠的报告说,中国人向叙利亚人提供了导弹技术,帮
助他们建立生产固体燃料导弹的能力。还有消息说,中国即使没有帮助叙利亚发展生
物武器计划,至少在帮助发展化学武器计划。显然,在化学武器方面,他们可能提供了
制造化学武器所需要的技术和原料。”
      防止武器扩散专家吉尔说,中东武器交易的上升和违反国际武器控制协议的情
况如果得到证实,将是对美国利益的挑战。他说,“如果中国真的以某种方式帮助伊
朗或叙利亚这样的国家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事态非常严重,因为这显然会改变波
斯湾地区的力量平衡,改变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这个地区维护自己利益的能力,尤
其是就保障石油供应而言。”
      迟浩田却在访美时对记者说,武器扩散的问题被新闻界夸大了。这只是公开的
官话,在私下他已经代表北京当局向华盛顿再次作了明确的承诺和保证,所以白宫
在内心来讲还是认为从这一介武夫的访美过程中,美国获得了实质性的利益。

迟浩田意在中共“十五大”更上层楼

      从迟浩田背景看,他算是邓小平线上的人,向来被外界视为目前中共军队内
部的实权派代表人物,同时也被认为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军事领导人,一度有传言在
决定“六四”开枪时,其表示异议的态度虽然不像当时的国防部长秦基伟那么明确
,但是与邓小平的“坚决果断”还是有距离的;但同时他还与邓小平家庭“过从甚密
”,并与邓小平的大秘书、邓办主任王瑞林同为中共山东帮的“轴心人物”,因此
他也成为江泽民一心想争取、或争取不成就必须要除掉的一个重要对象。
      根据见诸报导的资料显示,江泽民自从在中共军内扳倒了“杨家将”以後,
就全力培植目前担任总参谋长的张迈年,并在准备替代政治局常委刘华清、政治局
委员张震军委副主席职务的安排当中,同时提升了张迈年和迟浩田,并将张排名在
迟之前,按照惯例这个接班的过程如果顺利,张就可能代替刘华清进入政治局常委
,而迟浩田虽然也同时晋升为军委副主席,但因为排名在张之後,那就意味着即使
不马上退休,在党内地位并没有提升,只是维持了政治局委员的身分而已。
      然而,张迈年、迟浩田与刘华清、张震的这一交接班进程,因为受到刘华清
、张震的顽强抵制未果。但是,在今年将要举行的“十五大”上无疑还要再次较量
,这个过程相信会得出一个结果,刘华清、张震的退应该是大局已定了,但张迈年
、迟浩田谁接刘华清进入政治局常委,相信还存在着某些变数。迟浩田正是因为看
到这一变数的存在,才费尽心机争取到美国访问这个世界媒体焦点的大舞台上,演
出了上面提到的那一幕:
      一方面在中美关系最恶化的时候——在台湾海峡进行试射飞弹、大规模联合
军事演习,引发美国派遣两艘航空母舰明目张胆的进行干涉——他的言论虽然强硬
,但似乎并没有张震、张迈年显得那么好战,甚至虽然在美方无限期推迟他的访美
行程时,他也没有像中共强硬派所期望的那样,干脆顺势就取消这一行程计划,而
只是保持一种耐心几近是委曲求全的等待心理;另一方面,在访美的时候,又对美国
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偏巧在导致两国关系恶化的“六四”问题上,作了毫无理
性的拙劣表演,这不仅与他在期待访美的心情方面是相矛盾的,甚至与他在美国所
作的承诺和保证,也是南辕北辙的。
      尽管迟浩田与邓家的关系、与王瑞林的结盟以及其被认为还算是“开明”的
良知,令他的内心在“六四”问题上,也抱持与邓榕相同的看法,甚至作为一个军
事负责人,他也要为在“六四”中军队声誉蒙受的损失负责,从撇清责任的角度看
,持与邓榕相似或更加接近事实的看法,或许对自己的声誉更有利,但这些都是属
於内心良知和“遥远”历史的范畴,从中共现实的政治运作的机制运行规律来分析
,迟浩田这种僵硬、保守、顽固、反常,甚至是自相矛盾(一面轻描淡写地说没有死
人,一面又慎重其事的保证今後不会再发生了)的言论,反应出他“老骥伏枥,壮心
不已”——更侧重於对现实的图谋,与其说他的那番话是讲给美国人或海外媒体听
的,不如说他是说给国内的政治对手们听的,因此,他在意的并不是美国人和国际
舆论的反应,而是中共党内的反应,尤其在意能够在十五大上决定张迈年和他之间
,谁更具有进入政治局常委资格的那些人的反应。□

相关文章
作 者 :金枫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12月15日16:57
关闭窗口